我心目中的长征
作者:05级美术教育系 油画甲班 唐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儿时的我对这首毛主席写的诗歌《七律长征》已耳熟能详,红军在艰苦的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吃树根、煮皮带的壮举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为党员的父母也时常教育我要学习红军不畏艰难为革命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于1936年10月结束长征至今已近70年光阴,70年的岁月变迁,对于我们这一辈人来说,“长征”是一段历史,然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电神里。在我心目中,“长征”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一爬雪山,过草地。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白世界,可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总之,这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到了大金山跟前,从山下就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日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剌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只能在冰雪山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却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在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但是,红军依然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抗胜了雪山,士气依然高昂,随后,红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大草原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草堆上又长出大片野草,谁也说不上是不是几百年来就如此。大树小树一概没有,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红军终于经过了这次磨难,走出了草地,而这时的红军也已成为世界上最顽强,最团结的军队,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红军不怕困艰,顽强拼搏的精神,也就是一直以来激励我们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长征是人为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善的神话,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的雄伟壮丽的史诗。是什么使“长征”能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我认为是“长征精神”,她震撼了整个世界,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
长征精神是在那个特殊环境下造就出来的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难主义,重视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是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在现时的和平年代,说起长征精神似乎我们渐渐远去,但细细品味过后,慢慢发现,我们的人生旅途多么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长征”。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在家庭、学校、甚至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我们需要培养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需要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们更需要坚持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接班人, 我们要为自己制定更高的人生目标,时刻铭记红色长征,永远不忘革命老前辈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