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2005一个成功学习者要具备下面5个要素,在这里作些简要说明。第一是自信心。要坚定自己必胜的信心,在这里强调的是不能伤了自己的自信心。一定不要过高要求自己,不能看到别人叽里呱啦说英语,就觉得自己不行。要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要想到的是积沙成塔,积流成河,而不是一步登天。第二是决心。我们往往是多次下决心而从不付诸行动。所以要求大家在下决心的时候要把决心变成具体的学习计划。如制定周学习计划、月学习计划...
12/17
2004偏执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固执,敏感,多疑,情感不稳定,易躁易怒,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分裂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退缩,孤僻,胆怯,沉默和怪癖,不爱社交。情感性人格 :可以表现为持续性情绪抑郁低落,或持续性的情绪高涨,也可以是两者交替出现。爆发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容易无节制的发生愤怒、仇恨和暴力行为,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甚至会出现十分暴烈...
12/17
2004为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和省委教育工委的通知精神,现提出我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2/17
2004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到底有什么用?当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真得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获得心灵安慰、心理平衡吗?这些是从事心理咨询和想了解心理咨询、想尝试心理咨询的所有人的疑惑,让我们先听一个很古老的神话,再谈这个问题吧--古希腊有个传说,传说在一个王国城堡的附近有个女魔,叫"斯芬克斯"。她整天守着那条过往行人必经的路,让人猜一个谜:"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傍晚是三条腿"。如果行人不能答...
12/17
200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我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 组织机构建设为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和省委教育工委的通知精神,我院党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03年4月初成立学生...
12/17
2004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
12/17
2004(1)、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2)、能与同学、老师或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3)、情绪基本稳定,对事物反应敏捷,心境能持久地处于松和愉快状态;(4) 、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与学生角色身份相称;(5)、人格完整,能客观地评价个人及外界,意志坚强,言行一致;(6)、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热爱集体,有浓厚的社会交往欲望;(7)、有良...
12/17
200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和省委教育工委的通知精神,我院特制定了<<西安美术学院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并于2003年春季设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
12/17
2004一、 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二、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 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四、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五、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
12/17
2004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们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5个方面,即情绪稳定性标准、焦虑标准、人际关系和谐性标准、对现实感知的允许性标准、心理适应性标准。(1) 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一般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当遇到不幸的事时...